亲自书写自己的故事
回到过去,化解负面经历。
有很多科幻电影都以时间旅行为主题。在电影《回到未来》中,科学家布朗博士把一辆跑车改造成了时间机器。
1985年,少年马蒂·麦克弗莱乘坐这台时间机器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从而彻底颠覆了他人生的时间线。
马蒂·麦克弗莱遇到了年轻时的父母,他们当时刚刚相识。为了拯救自己的存在,他撮合了他们。在逗留期间,马蒂发现自己很想改变许多事情,以此影响未来的发展。但因为不知道后果会如何,他最终选择不这么做。
谁没有想过,能亲手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许多人希望能像布朗博士一样登上时间机器,把过去发生的事抹去,抹掉人生中的某一段经历。
还有一些人则希望能在过去创造新的事件,从而积极地影响未来。这时候,一个问题总是挥之不去:“如果我当时没经历那件事,或者正好经历了那件事,我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
Change-History格式是NLP中的一种过去干预技术。借助一条时间线,来访者将自己带入某个引发负面情绪的过去情境中。
他从元位置(Meta-Position)观察自己,并思考当时的自己需要哪些资源,才能成功应对那一情境。随后,来访者将这些资源传递给过去的自己。
来访者开始感觉明显好转。
Change-History格式在一个案例中的应用
Hendrik是一名金融服务顾问,他想推动自己的职业目标。他仍然清楚地记得一次与同事们的会议,在那次会议上他情绪失控。当时他对自己的工作非常不满,工作时间过长,客户又很难应付。一次同事的无礼言论就让Hendrik彻底爆发了。当然,他多么希望自己在会议中能保持冷静,但他控制不住自己,会议最终被迫中断。
第一步:回到过去
在一次教练指导中,Hendrik 了解到 Change-History 格式。通过这个方法,他可以处理这个负面事件,并在将来面对类似情境时作出更合适的反应。
首先,他通过自己的眼睛重新体验当时的情境。在他的想象中,会议室里的员工正在讨论扩大咨询服务范围。而一位同事坚决反对任何变革措施。
这引发了会议室里的极大不安。Hendrik 感到像当时一样愤怒和紧张,甚至开始出冷汗。就在这时,他的教练将他带回到当下。Hendrik 脱离了那个负面状态,深呼吸,慢慢放松下来。
想象 vs. 现实
人类大脑无法区分想象和真实经历。一部恐怖片可以激发如肾上腺素这样的压力激素,而一部喜剧则能让身体分泌如血清素和催产素等提升情绪的激素。
通过观看电影,人们的潜意识可以被重新编程。这不仅适用于电视电影,也适用于在自己脑海中“播放”的电影。
第二步:寻找资源
接下来,Hendrik 从外部的“元位置”角度观察那一情境。他思考当时自己需要哪些资源才能更冷静地应对会议。“耐心、专注和信心……”,他喃喃自语。随后,Hendrik 想象这些资源流向过去的自己。
他还想到了一位好朋友,在他感到压力时总会安抚他。他们常一起打保龄球,喝杯下班啤酒。在脑海中,Hendrik 看见那位朋友走到过去的自己身边,拍了拍肩膀说:“先冷静一下吧。我们俩一定能搞定——就像过去那样!”
成为自己人生的导演
通过这种可视化练习,Hendrik 制作了一部由自己主演的电影。他成了自己人生电影的导演。更重要的是:他不仅仅是压抑一段负面经历,而是重新经历并转化了对那段经历的情感。
压抑通常是为了将威胁性的想法和经历从意识中驱逐出去的一种防御机制。但当 Hendrik 意识到,他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绪世界后,他就不再害怕面对负面记忆。他能够毫无恐惧地接受过去的回忆。
第三步:生态检验(Öko-Check)
最后,Hendrik 再次进入那个过去的情境。他想确认自己是否已经有了更好的感受。当他通过自己的视角重新感知那次会议时,他说:“我对这段经历的感受突然变得很积极。如果我像现在这样回放那件事,我看不出员工之间有任何不愉快的争论。他们只是平静地交谈着。而我感到非常从容。怎么会这样?”
在这个案例中,Change-History 格式的运用是成功的!从此以后,即便在激烈的讨论中,Hendrik 也能在会议中保持冷静。
*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导演:Robert Zemeckis,198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