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 Biotellus 改变世界的运作方式,它为生态学而生。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Get In Touch

社会关系中的无形结构

Zeichnung: ein Mann steht in einem grünen Kreis, weitere grüne Kreise mit dem selben Mittelpunkt sind auf dem Boden. Um den Mann herum sind viele stylisiert dargestellte Menschen in pink, ein anderer Mensch ist gelb ausgefüllt dargestellt und mit dem Menschen im Kreis verbunden.
Die Landkarten sozialer Beziehungen © Canva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有些人亲近,有些人疏远?社会心理学家 Lucas Derks 提出的“社交全景(Social Panorama)”理论给出了答案:我们的大脑会建立关于社会关系的心理地图,这些地图无意识地塑造我们的感受与行为方式。

我们常常会对某些人感到亲切,对另一些人则觉得疏远,甚至冷淡。这种“心理上的远近感”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由我们大脑创建的社交地图的体现。荷兰社会心理学家兼 NLP 专家 Lucas Derks 长期致力于研究这种“看不见的关系地图”,并发展出了“社交全景”理论。他的研究带来了许多惊人的发现:人们会在脑海中以空间的方式排列出社会连接和角色,就像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安排周围的物品一样。

在社交全景理论中,我们探讨的是——我们如何在内心空间中“摆放”他人, 而这些心象如何进一步影响我们的情感反应和行为模式。 想象一下,在你的认知中,每一个重要的人——无论是家庭成员、朋友、同事还是上司——都占据着一个特定的位置。 这种关于“特定位置”或“人格化”的设想,会在潜意识中影响你如何与这些人互动以及如何看待他们。 通过有意识地认识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感知,并积极改善人际关系。 卢卡斯·德克斯的“社会全景模型”融合了社会心理学与神经语言程序学(NLP)的理论,旨在让人际互动的动态变得可理解且可改变。 本文将全面解析“社会全景”这一模型,探索其运作机制,并了解它如何应用于教练指导、团队协作以及个人成长之中。

Lucas Derks —— 社交全景背后的先驱者

Foto von Lucas Derks in grüner Form und weißen Kreisen.
Lucas Derks © Lucas Derks

Lucas Derks 不仅是研究“心理空间”的先锋,他还是一位极具创意的头脑,拥有多元背景。他出生并成长于荷兰,起初从事的是完全不同的领域 —— 艺术。他对绘画的早期热情与艺术天赋让他成为一名成功的艺术家与音乐人。但 Derks 不满足于此。他渴望更深入地理解人类互动与感知。这种好奇心最终将他引向了心理学和 NLP(神经语言程序学),自1980年代起他便深入研究这一领域。 Derks 很快开始将 NLP 的概念应用于社会心理学。受到 NLP 创始人 Richard Bandler 和 John Grinder 的影响,他产生了一个愿望:捕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空间结构。他提出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能把人际关系经验当作一种心理结构‘看得见’?”这个问题最终引导他提出一个关键假设:我们会在心中以空间方式排列人与角色,正如我们在现实中排列物理世界那样。 在1990年代的发展过程中,卢卡斯·德克斯最终研究并创立了“社会全景模型”——这是一种展示人们如何在内心中将社会互动具象化并赋予其空间结构的方法。 他发现,人们通过心理上的“人格化”来呈现他们的社会关系,这是一个具有突破性的洞见。他进一步意识到:这些人格化形象的空间远近、目光方向以及大小,都象征着关系的强度与质量。 基于这一认知,他构建出一个模型,使人们能够有意识地审视自己的社会关系,并在需要时进行调整。 通过“社会全景模型”,卢卡斯·德克斯不仅创造了一个进行个人反思的工具,也为全球教练和心理学家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这一方法如今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培训、饮食行为调整、教练指导,尤其在团队辅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人际动态与冲突,并推动其积极转化。

社交全景概览:基础与作用机制

“社会全景模型”基于这样一个理念:我们的⼤脑会创建“心理地图”,在这张地图中,我们生命中每一个重要人物都占据一个象征性的空间位置。 这些“地图”或“全景”是我们社会世界的视觉与空间化呈现,它们构成了我们与他人互动中行为和情感的基础。 该模型的核心元素是所谓的“人格化形象”。这些不是现实中的人,而是我们在潜意识层面为个人、群体,甚至是机构所创造的内部表征。 例如,一个人脑海中对权威上司的形象可能是巨大且靠近的,这反映出他对上司的控制感与优越感的感知;而亲密朋友通常被安排在我们身边或极其接近的位置,以象征信任与亲密感。 我们内心“人格化形象”的空间布局至关重要:我们对某人的内在距离感、他们的朝向,甚至是在我们心理空间中所处的高度,都会传达出特定的情绪与态度。 “社会全景模型”的另一个核心特征是其灵活性。这些心理映像是可以改变的,且能够被主动影响。 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技术,人们可以学习如何调整这些人格化形象的位置,比如将一段紧张关系“想象得更远”,或将一个支持性人物“拉近”身边。 这种对“内在舞台”的调整,通常会直接影响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这些人时的情绪和互动方式。 “社会全景模型”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多功能性与实际可操作性。这个模型不仅能帮助我们分析并理解已有的人际关系,还能积极塑造它们,打破消极的情绪模式。 当我们有意识地觉察并调整社会世界中的空间结构时,我们就能够以极其有效的方式改善人际关系,并带来积极的改变。

2D und 3D Darstellung: Im Zentrum steht eine 3D-Figur, eine Sphäre in der Körpermitte. Dabei steht >feeling of self<. Um diese Sphäre sind drei Kreise gezeichnet. Auf der Höhe der Augen ist eine Linie durchgezeichnet, dabei steht >eye level<. Eine weitere Figur ist mit der Sphäre verbunden über eine Linie an der steht >self connection< und an der zweiten, kleineren Figur steht >self image<. Um die größere Figur sind verschiedene Menschen dargestellt, dort steht >feeling of we<. Rechts neben der Gruppe sind zwei Gruppen aus je drei Personen, eine ist oben dargestellt, eine unten. Bei der oberen Gruppe steht >high status group<, bei der unteren Gruppe >low status group<. Zwei weitere Figuren stehen auf der linken Seite, etwas entfernt von den Gruppen und voneinander. Die obere Person trägt eine Krone. Dabei steht >authority<.
Das soziale Panorama © Derks

社会全景图的实践应用:在教练过程中的使用

社会全景图是一个多功能工具,适用于教练在各种语境下的使用——无论是在个体的个性发展中,还是在群体和团队的工作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可视化练习,来访者可以“描绘”出他们内心中的社会环境图像,这些图像反映出他们关系的质量,既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这样他们便能轻松识别出,哪些社会纽带对自己有帮助,哪些则构成了负担。一个典型的社会全景图教练流程通常从这样一个邀请开始:教练请来访者感受,与某个特定的人或群体的关系是什么样的。随后会询问来访者:在你脑海中,这个人位于什么位置?他或她离你有多远?是站在你旁边,还是正对你?是与你平起平坐,还是处于象征性的高位或低位?这种空间定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洞察,让我们了解来访者对该人的感受和态度。例如,距离反映的是情感上的亲近程度,而高度则象征着主导或服从的关系。

示例:社会全景模型中的干预与技术

真正的改变通常始于这样的干预:个体学会改变其心理空间中的位置。例如,一位来访者心中某位令人困扰的人物形象,可以被引导“移远一些”,并放置在一个不那么具有主导性的心理位置上。教练可以引导来访者“缩小”这个内在人物的形象,或将其移到一个更不具情绪负担的位置。这种位置的改变通常伴随着一种释放感和对关系更强的掌控感。 另一个例子是有意识地在全景模型中安置支持性角色。如果某人被来访者认为是鼓舞人心或具有安抚力的存在,这个人可以被“心理上拉近”。这种方式为来访者提供了一种情绪资源,加强了安全感,并能在困难情境中被动员起来加以利用。许多教练报告说,这项工作具有深刻的情绪影响,因为它能直接作用于来访者的无意识反应。在培训场景中,讲师也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社会全景模型觉察并调整自己的心理映象,尤其是在其领导角色方面。他可以问自己:“我在小组中如何看待自己?在我心中的社会全景中,我站在参与者的什么位置?”如果他过去感觉自己是疏远的、被压制的或缺乏信心的,他可以通过内在的形象调整,让自己更接近、更挺拔、更高大,以增强自信和权威感。如果一位讲师觉得自己与听众之间有很大的心理距离,他可以在内心中“靠近听众”。如果他觉得自己在听众心中“变小了”,他也可以将自己置于与听众“平视”的位置,以便更好地处理演讲时的紧张情绪。和社会全景类似,也有一种叫作“饮食全景”的模型,用于研究个体在饮食习惯和情绪进食方面的行为。在这个情境中,人们会觉察自己对食物、进食场景,甚至是“饮食中的自己”的心理表征。 这个想法的核心是:我们与“饮食”的关系,和我们在心理空间中组织社交关系的方式极为相似。这种心理结构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情绪和决策。 通过有意识地改变这种心理表征,可以打破旧的行为模式,促进更健康的决策。这种方法特别有帮助,因为它深入作用于与饮食行为相关的情绪和社交层面。

Foto einer Hand, über der symbolhaft dargestellte Menschen in einem verzweigten Netz schweben.
Beziehungen, zwischenmenschliche Vernetzung © Canva

应用场景—— 在团队教练中的实践

团队在成员彼此之间以及对各自在团队中角色的理解达成共识时,会更加高效且和谐地运作。 “社会全景模型”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它能够使这些动态变得可见,并有意识地进行调整。 特别是在团队情境中,不同个性相互碰撞,冲突容易产生时,这一方法可以帮助理清关系、增强合作。在多数团队场景中,所追求的通常是一种积极而非对抗性的转变。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社会全景模型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可视化的团队结构分析方式。 教练可以邀请团队成员画出他们对团队的个人感知——象征性地标出他们在心理空间中“看到”其他成员的位置。 这种表达往往揭示出有价值的差异:谁被视为亲近或支持者?谁则显得疏远,甚至具支配性? 这些洞察不仅对个体有帮助,也使教练能够理解现有的团队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引导改变。 通过重新组织这些内在“心理地图”,可以实现有效的团队建设。 例如,鼓励团队成员将对合作有益的人“心理上拉近”,或与被认为过于强势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不仅能增强对团队内部角色分布的意识,还能帮助成员反思自身的位置与贡献,并在必要时做出调整。 在解决团队冲突方面,该模型同样极具效果。 当团队中出现紧张情绪时,往往可以追溯到个别成员或小团体之间的具体矛盾。 教练可以帮助冲突双方调整对彼此的心理表征,比如将对方的人格化形象移动到一个情绪上更中性、象征上更“舒适”的位置。 有时,仅通过比较团队成员各自的“社会全景图”,就能找到初步的解决思路。 例如,若多名成员在图中将某一人标为疏远或孤立,这可能提示存在情感隔阂,值得重点处理。 教练的任务是帮助团队建立新的视角,并在团队内部重新定义角色,这通常会显著降低冲突风险。 除了应对当前冲突,社会全景模型还可长期促进团队凝聚力。 定期的“全景工作”能增强信任与归属感,特别是在新组建或快速扩张的团队中,这种方法能帮助成员建立对团队结构的共同心理模型,培养“我们感”。 这种工作为未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并促进开放、和谐的沟通氛围。 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团队案例来自一个曾饱受内部紧张关系困扰的团队。 其中一名成员觉得自己被其他人疏远、排斥。 通过“社会全景模型”的应用,该成员能够清晰地认知自己在团队心理图中的位置,并在教练的支持下有意识地将自己“心理上”拉近其他成员。 这种心理上的接近,最终也带来了实际行为上的变化:该成员在交流中更加积极主动,逐渐感受到融入感。 其他团队成员也表示,他们感觉这位成员变得更易接近,整体团队氛围由此得到了显著改善。

提示:社会全景图的实用应用建议

为了让在内心中“移动人格化形象”所带来的变化更加稳定和持久,可以辅以额外的 NLP 技术或其他资源。通常,社会全景图中空间布局的根源深植于无意识的感知之中。因此,单靠一次性重组心象图,并不总是能立刻带来长期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其他技术来巩固变革就会很有帮助。这特别适用于通过社会全景图工作时所触及的深层信念或无意识信条。应用者还应注意,不同的文化或人格类型对“亲近”、“距离”或“等级”的理解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会影响到他们心中对人际关系的空间呈现。因此,对教练而言,识别并调整文化和个体差异至关重要。例如,在某些文化中,“距离”或“亲密”的含义可能会与其他文化完全不同。 同时也存在一个风险:即社会全景图可能会被误解为在描绘“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际关系”。因此,必须强调的是:社会全景图中的形象是心理的象征,而非现实中的人本身。关键是要帮助客户认识到,这些“形象”是他们大脑中的代表性图像,而不是人物本身。这一区分非常重要,否则客户可能会将他们的心理图像误认为不可更改的现实。教练在引导时应始终强调:社会全景图是一个模型,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探索并主动重塑自己的感知,而不是揭示关于他人关系的“终极真理”。

总结 无形的地图

社会全景图(Social Panorama)是 Lucas Derks 提出的一种创新方法,它能在深入而又易于接近的层面上反思并主动塑造人际关系。这一模型将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与 NLP(神经语言程序学)的实用技术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了一个空间,在其中可以理解并持续改变他们与他人的联结。无论是个体辅导、心理治疗还是团队发展,社会全景图都能帮助人们识别出自己的人际地图,从而打破限制性的模式。

通过社会全景图的练习,不仅可以增强自我意识和情绪弹性,还能帮助人们在社会场域中发展出更多自主性。 对于许多人来说,社会全景图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他们能够有意识地塑造人际关系,并从有害的影响中解脱出来。

社会全景图的未来发展前景令人兴奋,尤其是在心理空间研究和 NLP 方法协作方面的科学探索。 来自文化差异和个体变异的全新认知将不断优化这一模型,使其在多种辅导和治疗方法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国际心理空间实验室(ILMSR)以及 Lucas Derks 与“心理空间心理学学会”(Society for Mental Space Psychology,www.somssp.com)的持续工作,共同推动社会全景图在 NLP 和心理学中作为核心工具的确立。

最后可以明确地说:社会全景图无疑是个体成长和教练工作中的宝贵资源。 认识并有意识地重塑内在的人际地图,能让人不仅理解自己的关系,还能积极地影响它们。 这一方法为每一个愿意投入实践的人,打开了一扇全新之门: ——一条有力的路径,用于塑造人生与人际关系; 一种在当今复杂多变世界中愈发重要的能力。

Portrait von Lucas Derks.

Dr. Lucas Derks 是一位荷兰社会心理学家兼 NLP 专家,通过发展“心理空间心理学”和“社会全景模型”,为心理表征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Lucas Derk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