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 Biotellus 改变世界的运作方式,它为生态学而生。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Get In Touch

Konversationshypnose mit nur einem Wort

Gesprächspartner
"Gesprächspartner. © Canva"

Marian Zefferer 在系列文章《NLP中的“L”》中展示了语言的力量。

什么是对话催眠?

大多数人一提到催眠,都会联想到一个人闭着眼睛、半睡状态,几乎像僵直状态一样躺在那里。因此,许多人习惯于说“对话催眠”而不是“催眠”,当指的是“睁着眼的催眠”时。也就是说,这种催眠可以在孩子教育、销售,或者与朋友在咖啡馆闲聊时使用。而我们则通过在“普通日常对话”中加入催眠原则,来增强我们的影响力。

什么是催眠原则? 催眠原则有很多种,但归根结底都是关于在交流中产生影响力。问题是:“我如何通过说话产生更多的影响?”比如,有一种原则就是基于第二感知位置提出暗示。我们使用能在对方心中唤起正确联想的语言。例如,如果对方不知道“催眠”也包括“睁眼催眠”,我们就会更倾向使用“对话催眠”这个词。因为即使对方不熟悉这个词,它也更容易在大脑中激起我们想要的联想。

“语言是人类使用的最强大的毒药。”

Joseph Rudyard Kipling
英国作家与诗人

另一个原则涉及重复。重复的内容更容易被记住,并且通常更具影响力。其他原则则与抵抗的概念或形象化语言有关。所有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都是为了在交流中产生影响力。还有哪些其他原则,以及它们如何对我们产生作用,将是系列文章《NLP中的“L》”未来一期的主题。

我如何在对话中催眠对方?

真相是什么?其实我们一直都在这么做。回想一下,催眠最终就是关于影响力。如果对方答应一起去看电影,我们就成功地产生了影响。但我们也经历过那些未能奏效的情境。例如,当我们最好的朋友情绪低落时,我们试图用语言让她振作起来,但她的心情却丝毫未变;又或者,当我们的孩子在学校考了一个差成绩,我们试图“灌输”这其实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但最终却完全没有让他感觉好一些。

我曾经带着明确的购买意图走进一家店。我只向销售员问了一个问题,他和我说话的方式竟然让我最后什么都没买,尽管我还是需要那个产品!在所有这些情况下,对话催眠都能提供帮助。我们怎样才能在困难甚至充满挑战的情况下,依然在交流中产生影响力呢?

用一个词进行催眠引导

催眠式的对话引导与语言模式关注的是提问技巧、措辞、句子结构、语义联想等等。而本文专注于“单词催眠引导”——也就是说,那些通常仅凭一个词就能在对话中产生转变的词语。

这个词,可以改变你对话对象的思维方式

“我做不到。”14岁的保罗说着,把数学书扔到地上。老师无视扔书这种行为在学校是不被允许的,反而反击道:“你只是还没学会。”根据Carol Dweck的研究,这里的“还”字被认为是一个真正的魔法词。它暗示未来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而无需添加任何额外内容。

我还不够胜任。
你只是还不够胜任。

我太慢了。
你现在还慢。

我就是理解不了。
你只是还没理解。

Marian Zefferer, MSc, 是心理学家、NLP教学培训师, 播客《文字心理学:用语言激发、影响、塑造》的 主持人, 也是《NLP世界播客》的 联合主持人。 他的超能力? 将复杂内容转化为 闪亮的“啊哈”时刻。 凭借他对在线教学的巨大热情, 他能够把困难的主题呈现得如此生动易懂, 就像成熟的果实一样触手可及。 作为WON合作讲师, 他定期提供在线研讨会和 NLP世界的专业培训课程,内容涵盖 故事讲述、NLP与教学法等主题。

配合“重复”这一催眠原则,老师每节课 多次使用“还”这个词, 根据Dweck的研究,这种干预方式 会引导孩子形成所谓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也就是一种自我认知,孩子会逐渐认为: “我可以改变。” 在自我对话中,这个词也可以作为 自我暗示的一部分被使用。与其说 “我不擅长音乐”,不如说: “我还不擅长音乐。” 只要你对变得更擅长音乐有兴趣, 这种表达方式的影响就会完全不同。

名字有力量,你用过吗?
我15岁时读了Dale Carnegie的书, 里面说要用对方的名字称呼他们。 我当时只是摇头,觉得太不自然了。 “再见”听起来很正常, 但“再见,Benjamin”听起来就像我 对对方的名字没有把握。 几周后我练完合气道向老师道别时, 说了句“再见”。他回答我: “再见,Marian。” 那一刻,我感觉到被看到、被注意。 只是用六个额外的字母, 这种力量却非同寻常。 名字赋予我们身份感, 也有助于建立更好的关系——只要我们愿意使用。 从那天起,我开始以不同的方式道别, 也许你也可以试试。

从问题直接跳到解决方案

你是否有朋友或同事, 他们总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要是有一个词,能让你 把这些人从所谓的 “问题催眠状态”引导到“解决催眠状态”, 那不是太棒了吗? 有没有一个词,能结束 那些关于“什么行不通”的无休止讨论? 这个词确实存在, 它就是:“但是……?”

“不了解语言力量的人, 也无法真正了解人。” ——孔子

通过这个词,一种新的现实被创造出来, 我们也能稍稍进入这个新现实中行动。在这个新现实中, 人们会产生新的想法、情感,甚至 关于自我认知的新信念。 这种方法在面对重大转变时尤其有效。 下次当你朋友向你抱怨 很难实现自我创业时, 你可以直接引导他进入一个可能的解决方向: “假设你已经成功创业了…… 那你的生活在哪些方面有所改善? 你特别珍惜这段生活中的什么?”

我不想这么胖。
可你想要……?

我不想一辈子打工。
可你真正想要的是……?

我不想一个人待着。
那你希望有什么取而代之?

无论是作为一个词还是短语,它都能帮助我们 跳出消极的思维通道,建立新的思维结构。 它们常常是 实现明显改善的第一步。 因为只有当你的大脑知道你想要达到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它才有可能朝着那个方向前进。

假设你此刻富有而又充满光芒,
你如何立即激发对方的大脑和思维方式改变? 答案是: 通过在对方脑中激发出一部新的“电影”, 而这正是通过一个词完成的——“假设”。

假设,你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假设,你现在已经很有运动习惯了,那你的日常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假设,你博览群书,那你会特别想读些什么?

假设,你已经富有且充满智慧……

催眠是一种关系现象。 至少早期有一些催眠研究者认为,催眠只在大约50%的情况下起作用。 这个观点来自一些研究,在这些研究中,一段催眠录音被播放, 而只有部分被试能够产生催眠现象(如身体僵直、视觉幻觉等)。 相比之下,真正有效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有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当我们喜欢对方时, 我们更容易愿意接受请求。 这一点甚至被用于人质谈判中。 谈判者首先会尝试与所谓的加害者建立关系, 只有在此之后才会开始施加影响。

Seelengespräch
"Seelengespräch."

So ist es auch in der Hypnose. Ein Wort, welches Verbindung schaffen kann, ist das Wörtchen „Wir“. Schau Dir den Vergleich an:

Du tust Dir schwer, andere Meinungen zu akzeptieren. Versuche…
Wir tun uns oft schwer, andere Meinungen zu akzeptieren. In so einem Fall kann man…

Es ist wichtig, hier mit möglichst wenig Aufwand durchzukommen.
Wir wollen beide mit möglichst wenig Aufwand durchkommen.

Du schaffst das.
Wir schaffen das gemeinsam.

Zugegebenermaßen ist die Verwendung schon etwas fortgeschritten und man kann das Wort auch missbrauchen. Zum Beispiel, indem man sagt „Wir müssen den Gürtel enger schnallen“ und man sich selbst damit gar nicht meint, sondern nur seine Zuhörer.

Gesprächshypnose im Alltag

Fassen wir zusammen. Wir „hypnotisieren“ uns alle ständig gegenseitig. Wenn wir wirksamer kommunizieren wollen, können uns die hypnotischen Prinzipien dabei helfen. Als erster kleiner Einstieg in die „hypnotische Sprache“ helfen uns Wörter wie: angenommen, wir, noch, sondern oder auch das direkte Ansprechen des Namens unseres Gegenübers. Damit können wir neue Realitäten kreieren (angenommen), Blockaden überwinden (noch), Probleme verändern (sondern…) oder Verbindung schaffen (Namen aussprechen & wir). Angenommen, Du würdest eines dieser Worte öfter in Deinem Alltag anwenden, wie würde sich das auswirken? Was könnte sich dadurch positiv verändern? In welcher Beziehung könnte welches Wort vielleicht besonders hilfreich sein?

Du siehst, selbst geschriebene Texte können hypnotisch wirken. Wie sich die Textpsychologie von der gesprochenen Hypnose unterscheidet, erfährst Du ebenso in zukünftigen Artikeln der Reihe „Das L im NLP“.

Aktive Zuhörsession
"Aktive Zuhörsession. © Canva"
Portrait von Marian Zefferer.

Marian Zefferer 是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和 NLP 教学培训师,专注于自我影响和个人成长,并通过研讨会、播客和在线课程传播他的知识。

Marian Zefferer
作者